明知道過十一點喝咖啡可能會失眠,而且上週也差點因此誤了一個重要的約會,昨晚還是因為「口渴」這個非常牽強的理由喝了第三杯。這應該不是什麼上癮的生理癥兆,而是單純享受微寒寂靜深夜裡香濃的自在安定,有如儀式一般覆蓋在我灰撲撲的人生彩盒上,成為屈指可數的清貧點綴。
果不其然凌晨一點我躺進被窩,二個眼睛卻時而睜開在房裡亂瞄,「大事不妙,」我心想。
既然上週讀「佐賀的超級阿嬤」助睡,那麼也來讀個什麼吧。床邊鏡台前的平台早就被書山給淹沒,我從底層抽出這本「我與深夜一起清醒」,「咦?頗合現在的情境嘛,就是這本了。」
我在「王丹訪談」一書的讀後感已經談到關於王丹的認識,而這本書則是他所撰寫的詩集。為此書作序的鯨向海提到「共軛效應」(我覺得這個名詞用得很妙,彷彿兩頭水牛正一起拉著犁,誰也離不開誰地前進):「他的形象與遭遇不斷在詩句背後推動牽連著我們閱讀的情境……或者這樣他那些企圖從他這個人獨立出來的詩歌是不公平的,他的詩句們一呱呱落地,就注定了一生多重含沙射影的命運。」事實上確實如此,在閱讀之前、之中或之後,都免不了要強加他過去在民主運動的身影於這個文字之上。然而不妨觀之:
正午
我坐在無人的街上
沒有人知道我的來歷
霧氣逐漸散去
我異鄉人的身分逐漸清晰
豈不較「笑問客從何處來」更顯寂寥?
我們只能在有愛的時候悲傷
在孤單的時候像絲綢般美麗
強烈的對襯散發出無奈的氣息。
我像是無辜的詩人
面對長久空白的稿紙
我可以狂歌,痛飲
欲寫不下一個字
這恐怕就是「見山不是山」或「欲辯已忘言」的心境吧?
那應當是一柄自墓中躍出的長劍
曾劈開如雨的落花
星散在瓜洲渡口
如同長滿青草的地毯
送過客的背影隱入黑暗
胸中的豪氣不減當年,頗有李白「俠客行」的味道。
沒有任何真理是能用語言表達的
所以我更喜歡的是黑暗中的一份沈重
我站在屋內望窗外的雨
窗外的雨下在我的心中
最後一句也曾出現在我的腦海,頗為戚然。
假如沒有
可以與我分享春天的朋友
假如此時此地
並不適合應有的心情
那麼
我只能是一個盲人
默默地穿行於四季
寂寞的旅人踽踽獨行。
我不能給你什麼勸慰
我只有酒
我只有一朵傷感的花
當你疲倦的時候
我只有讓花輕輕綻放
我只有為你斟滿一杯
當你疲倦的時候
歲月刻下痕跡,斑駁的似乎是詩人自己的心。
現在我與深夜一起清醒
我們一起在窗前坐了很久
窗外的路燈像白晝一樣明亮
我卻像飽脹的氣球隨風搖擺
那想像的風吹起我的頭髮
有一些寂寞走了進來
蜷伏在屋角的拖鞋上
夜裡與寂寞相對,自己卻像燭影般忽明忽滅。
在上面節錄的詩句中,不難看出在王丹心裡蘊含的深度和累積的能量,那是一種非經歷過時間無法沈澱的曖曖內含光。在幾番風雲起落後,如今致志於史籍,他想必也有無數的話語要說,但又只能任其荒蕪,畢竟文字所能描繪者不及萬一,重量更是難成比例,所以無聲勝有聲、不必相送了。
「十四堂人生創意課」的作者李欣穎在該書中提到,「多看有文字厚度的書,有助於你們增加辭彙,增加閱讀的深度與廣度,因為年輕歷練不足,思考本來就不深,可用的辭彙也不多,但好的詩可以給你新的文字表達靈感,小說則是藉故事刺激你的情節想像。」誠然如此,而詩本身的簡雋練達更可以在隻字片語之間傳遞心靈的幽微訊息,一方面收束雜亂的絮語,一方面卻又啟迪無垠的發想,乘著詩人的翅膀,輕易地穿越了隧道、湯屋和鍋爐間,伴同少女和無臉男搭上單程電車前往未知的沼田車站。
我的心裡住著一位詩人
在瓦楞紙鋪成的地板安睡
用禿筆在峭壁書寫
狂浪地在山澗放歌
我所撥的電話總是無人回應
第三杯咖啡香氣捎來的從不是完整的詩句
我知道他在暗處窺伺
昏黃檯燈下的失眠
和蠢蠢欲動的疲憊擦身而過
竊笑著遮掩
出岫而去的轉眼雲煙
4 則留言:
有種衝動,應該關閉我的blog,再去多唸些書的....
Dear 嫣然,
應該不用啦。偶爾充電一下就好了嘛。只有像我這個閒人宅才會一直看這些書。
閒人才可以優哉地看很多書~
此時不看更待何時~?
是啊。這陣子還真的看了不少。
不過買的更多。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