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點抗拒接受所謂影評或書評的意見(所以正埋頭硬啃尼采的原著)。固然可以帶來更多的視角或感受,並且提點在觀影或閱讀過程裡被忽略的鏡頭或意象,然而其代價也就是交出個人思考的主動性。在那之後,不管見解同意與否,都無可厚非或多或少地受到別人想法所干擾,無法再回復原本面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但對像我這樣思想形成過程較長的人而言,卻寧可聽任其涓滴匯流。當天聞天祥映後座談相當精采,我自認已經無法超越,只好就其他細微之處予以補充。
入圍金穗獎學生作品類。
裙子是一種符號,只有女孩才懂的神祕話語,也是專屬於彼此的心靈印記。
入圍金穗獎學生作品類。
無疑地這是此次金穗獎我所看過的影片中最有共鳴的一部片。它所描述的是一個男子在意外死亡後,與自己內在的小男孩以及已往生的父親重逢、並且和解的一個故事。由於這部片安排在「裙子」之後,二者成為相當有意思的對比:一個是父權社會下男人相互間宿命性的誤解和被誤解,一個則是女性之間的絮絮私語;一個是用死亡和夢幻冷凝出詭譎的內省基調;一個則是用情愫和校園譜出青春的主旋律。
入圍2009金穗獎最佳劇情片數位類。
消散的劇情大抵上跟一般的恐怖片架構類似,一群大學生出遊迷路發生爭執,無可奈何之下只好在山間小屋住了下來。小屋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去,學生則離奇地一個接著一個消失不見。驚悚的氛圍有做出來,也仍會教人嚇一跳,但也就是因為劇情容易猜測,很多橋段鋪排沒有太讓人意外。對我而言,導演並沒有帶進太多新體驗,而是我自己很快地發展出預測的劇情,很多時候都只是一個比對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