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2日 0 Comments

「瘋狂」讀後感。



昨天在等待父親手術時,讀完了這本由旅美陸籍作家哈金所撰寫的小說。哈金在台灣較為知名的著作是「新郎」、「等待」及「好兵」,我則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購得此書,做為我與他的首度接觸。 

2007年3月13日 4 Comments

「我與深夜一起清醒」讀後感。




明知道過十一點喝咖啡可能會失眠,而且上週也差點因此誤了一個重要的約會,昨晚還是因為「口渴」這個非常牽強的理由喝了第三杯。這應該不是什麼上癮的生理癥兆,而是單純享受微寒寂靜深夜裡香濃的自在安定,有如儀式一般覆蓋在我灰撲撲的人生彩盒上,成為屈指可數的清貧點綴。

2007年3月10日 8 Comments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




之一‧犀利的佐賀阿嬤


日前因為吳念真(以下均尊稱為ogisan)為這本書寫序而被吸引買下第一本「佐賀的超級阿嬤」,今天則是為了躲避噪音跑到政大書城,順便將第二本「佐賀阿嬤 笑著活下去!」和第三本「佐賀阿嬤的幸福旅行箱」也都在書店讀完,也該到了做個總結的時候。

2007年3月8日 18 Comments

雨歇。


三月裡該是初春百花盛開、鳥語啘囀的節氣,然而這幾日的滂沱大雨和凜冽低溫卻彷彿冬季還沒過去。在台北待了這麼些年,還是不習慣這溼溼冷冷的黏膩感覺,以及愈發嚴重的間歇性過敏煎熬。醫生不耐煩地說,就多運動,沒別的方法;朋友們介紹各式各樣的方法,為了讓大家安心,我只好假裝興奮地回報有用有用。其實最好的方法我心知肚明,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在早上打噴嚏,否則就會像推倒骨牌似地一發不可收拾。我與過敏也建立了某種程度的默契,假如不發作便好,一發作便要折磨一個整天,直到隔日睡醒踢開被窩便會不藥而癒。就像一個淘氣的朋友,突然那根筋不對鳩佔鵲巢賴著住下來不走,但隔天一早敲開房門又早已無聲無息地消失。


在高雄長大的那段時間也並非沒有這個困擾,但多半只要晨起喝杯熱飲或曬曬太陽便可解決。高雄的艷陽實在令人懷念,雖然過去總是汗水淋漓地心中暗罵靠杯(呃,請自動消音),但仔細按按計算機便可發現上台北後抱怨天氣的次數可從沒減少過,反而心甘情願地回想自己在春節假期身著T-shirt、超短運動褲和涼鞋,踩著單車去看書,那三十分鐘路程曬太陽的乾爽感覺還在背上服貼,汗水痛快地滴落在寬廣的柏油路面立刻蒸發不見,悠閒地左擺右擺,就算騎到快車道也沒人理,闖不闖紅燈要看心情。在台北怎麼可能呢?我甚至覺得在這擁擠的都會裡騎單車是件沒有公德心的事,阻礙交通不說,造成自身和別人安全的疑慮才是罪莫大焉。


昨天做了決定,因為鹿特丹管理學院必須先繳交5,000歐元的保證金,所以不打算再等其他學校的offer,今天把匯款事宜完成以免逾期。老爸問說如果美國學校之後通知錄取怎麼辦,我說應該不至於吧,都已經五間被直接拒絕,連面試都沒有,想必我一定有「什麼東西」是它們不要的,既然它們覺得我不適合他們,也想必代表它們並不適合我。對於一個從小就打算去美國唸書的人來說,要說服自己或週遭的人計劃有變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調整速度之快似乎連爸媽都跟不太上,老爸還頻頻問:「那個荷蘭的學校會不會是詐騙集團啊?」據說昨天還因此失眠。


我親愛的老爸,你真的太有想像力了,但這確實是個不差的主意。


總共申請了美國九間、歐洲一間學校,照情況看來美國那邊如同保齡球一樣會來個全倒。我的選校策略是有問題的,因為美國申請的都是Top 15的學校,完全沒有middle level,這間歐洲學校是唯一的備案,或許是我過度自信了。


這間RSM也是與我相當有緣。在大學時看天下雜誌就對荷蘭很有好感,當時它不僅針對這個國家競爭力做分析(與台灣同屬小而美的國家),並且有一些台商的主題也都與荷蘭有關,包括巨大、明碁等知名公司的歐洲總部都在荷蘭,所以對這個有悠久貿易歷史的商人國度有認知,加上工作時遇到一位很麻吉的客戶也偶然提到這個國家,便留下印象。


本來是打算都申請美國學校,但後來想說既然要申請幾間比較沒有那麼知名的學校,不妨考慮只需要一年時間的歐洲課程。英國在傳統上比較學術,所以沒有特別偏好,至於瑞士的洛桑管理學院、法國的INSEAD或西班牙的IESE則是門檻比較高,有些吃力。偶然瞥見荷蘭的RSM在2006年金融時報全球MBA ranking大約二十多名,而且產業雇主評價的部份也可擠身全球十幾名,似乎與我的career goal比較相近,便鎖定了它。在選校過程中,因為還有UCLA、Cornell等美國學校在我的考慮清單裡,最後它能脫穎而出實在有絕大多數是我個人情感因素在作祟,而並非有什麼理性的關鍵理由。事實上我在撰寫它的application package是排在最後,而且已經累到有點隨便寫就寄出去了。


一直到電話面試,我才驚覺這間有可能是唯一錄取我的學校,認真思考去唸的好處:


一、只要15個月,可以儘快返回職場,時間、金錢及機會成本低。


二、美國學校知名度較高,但在商場真正重要的是network和自身實力。如果不是top 10,差異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大,更何況我是要回產業而非一般MBA夢想的投銀或顧問業。


三、荷蘭交通便利,從台灣即可直飛,要到歐洲各地也都非常方便,是個旅遊體驗不同文化的好起點及中繼站。


四、相對美國文化的強勢,歐洲百年來沈澱的是文化的深度和廣度。RSM的學生組成即有90%是國際學生,如果打算以後到global firm做事,這樣的國際觀及文化體驗也許很有幫助。


五、RSM還是有提供交換學生的program,可以在最後幾個月交換到其他國家去。我目前還不確定要留在歐洲好,還是去美國或澳洲?也許進了學校再說。


六、有機會建立台商的network。我本身對於工作地點的彈性很大,甚至不排斥去大陸工作,應該可以順利找到一些工作機會。


七、荷蘭是講英文也可以通的國家。據說唸完書雖然講的英文不見得道地,但因為多元化的關係,各式各樣的腔調大概都可以聽得懂。


八、歐洲大陸散發的人文氣息「據說」(據我自己說)跟我的調性還蠻合的,寫完所有學校的MBA application essays才發現原來錢對我沒有那麼重要。


最後一點最模稜兩可,但卻也是最關鍵的killer,當然現實上RSM也是唯一一間在一個月內給予肯定回覆,並且迅速錄取的學校,也應該是最後整個application portfolio裡唯一錄取我的學校,上述這些優點不免有自我解嘲和自我安慰的意味。


上週日翻譯一本繪本的時候讀到一個有趣的故事。一位科學博士用九隻貓的各個部份拼湊成一隻貓,但因為實在太怪,沒人願意和這隻貓做朋友。於是牠哀求博士再做個怪物,博士應允了。但當完成的時候,牠一整個儍眼-博士拼湊出來的是一隻狗!這隻狗自此之後便追著牠跑,永無寧日。而故事的結尾說,



What you want is not always what you get.
It’s life.



想著上台大,最後唸政大(其實也只有台大前五志願不能填而已);想當英文老師,最後當商人(落差有點大);想去美國唸研究所,最後只有歐洲錄取。到底我的多元特性,要帶我走向那裡呢?老天爺這次替我開的是什麼樣的窗呢?我不禁好奇。


也許多年以後我會忘記這沈潛期間放縱的思維,但應該會記得總在關鍵時刻拯救我的不是理性務實的分析性格,或是感性浪漫的人文主義,而僅僅是像踩著跑步機再也停不下來,只能埋首一直前進的人生旅途,如同地球從不曾為誰停止轉動一般。


星期一到台大醫院確定了老爸開刀的日期,看來再過一陣子又有得忙了;昨天夜裡買了Flickr的pro account,並且好好整理了一下,準備為歐洲之行的精采照片留點空間;想起Judy姐的建議,上Amazon買了“Refuse to Choose!”及“The Renaissance Soul”兩本書,後者是因為一起買有特價,而且我特別喜愛“renaissance”(復甦,尤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這個字的緣故。老媽剛剛打電話來說已經匯款給學校,單據會傳真給我。


窗外雨聲變得細微。


下雨的地方也許不止一處吶,雨總會停的。我想。



 
;